1、漏電接地故障。造成動力低壓電纜一相漏電接地的原因,除機械損傷、電纜與設備的連接頭毛刺與外殼連接、線頭脫落接外殼、等原因外,電纜網(wǎng)路中的雞爪子、羊尾巴接頭是造成電纜漏電接地的常見因素。2、電纜短線故障。電纜出現(xiàn)短線故障的大多數(shù)原因是電纜被一些大型運輸車隊無意間用運輸?shù)呢浳锝o掛斷。這就要求隊組在安排運輸任務時,安全操作措施內(nèi)容必須對現(xiàn)場工作環(huán)境進行充分說明,尤其是巷道的高低、寬度進行事前測量,對所運輸?shù)脑O備體積和巷道進行比對,對拐彎處的半徑及軌道和巷幫距心中有數(shù),并對軌道運輸?shù)脑O備捆扎牢固。3、加強電鉗工的教育培訓,制定全面精細的電器設備包機制度,尤其是電纜管理。
控制電纜中的NH-KVVP屬于什么電纜?適用于哪種場合?控制電纜顧名思義就是用于自動控制、監(jiān)聽回路等系統(tǒng)場合的電纜。為了防止電磁波的干擾并且讓電纜適用于耐火的場合,品牌鋼芯鋁絞線在普通的控制電纜中添加耐火材料和包裹上一層屏蔽層,就組成了耐火屏蔽型控制電纜,也就是NH-KVVP電纜。下面簡單介紹下其含義、規(guī)格、使用特性和適用范圍。NH-KVVP電纜的含義NH-KVVP電纜也就是我們說的耐火型屏蔽控制電纜,上海鋼芯鋁絞線其全名為銅芯聚氯乙烯絕緣銅絲編織屏蔽聚氯乙烯護套耐火型控制電纜。兩個V分別代表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P表示屏蔽層為銅絲編織屏蔽;NH表示耐火。其電纜的組成結構為導體+云母帶+絕緣+填充+包帶+屏蔽+護套幾部分組成。其芯數(shù)有2——61芯,但是我們一般常用芯數(shù)是2——37芯,且線芯是由幾十根細銅絲組成。常用規(guī)格是0.75——6mm2。
絕緣受潮這種情況也很常見,一般發(fā)生在直埋或排管里的電纜接頭處。比如:電纜接頭制作不合格和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做接頭,會使接頭進水或混入水蒸氣,時間久了在電場作用下形成水樹枝,逐漸損害電纜的絕緣強度而造成故障?;瘜W腐蝕電纜直接埋在有酸堿作用的地區(qū),往往會造成電纜的鎧裝、鉛皮或外護層被腐蝕,保護層因長期遭受化學腐蝕或電解腐蝕,致使保護層失效,絕緣降低,也會導致電纜故障?;簡挝坏碾娎|腐蝕情況就相當嚴重。長期過負荷運行超負荷運行,由于電流的熱效應,負載電流通過電纜時必然導致導體發(fā)熱,同時電荷的集膚效應以及鋼鎧的渦流損耗、絕緣介質(zhì)損耗也會產(chǎn)乍附加熱量,從而使電纜溫度升高。長期超負荷運行時,過高的溫度會加速絕緣的老化,以至絕緣被擊穿。
超五類纜與六類纜就是平常家庭或辦公區(qū)域中我們所用到的網(wǎng)線,也叫雙絞線。雙絞線按照傳輸速率分,可以分為多種,超五類,六類,超六類,七類等等,而且如今市面上用的最多,范圍最廣泛的是超五類,六類雙絞線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那么超五類雙絞線與六類雙絞線之間存在著那些區(qū)別呢?超五類網(wǎng)線與六類網(wǎng)線首先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他們使用的網(wǎng)絡區(qū)域不同,超五類雙絞線適用于百兆網(wǎng)絡,而六類雙絞線則適用于千兆網(wǎng)絡,由此可以看出,六類網(wǎng)線比超五類網(wǎng)線的傳輸速率更快。六類雙絞線將更能滿足人們對數(shù)據(jù)傳輸?shù)囊?,這也是網(wǎng)絡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雙絞線有屏蔽與非屏蔽之分,即STP和UTP,屏蔽將有效地防止外界的磁干擾,保證信息傳輸?shù)木珳识龋乐顾烁`取精密信息,因此超五類雙絞線與六類雙絞線的區(qū)別也可以在屏蔽性能上比較。
電功率的計算公式,用電壓乘以電流,這個公式是電功率的定義式,永遠正確,適用于任何情況。對于純電阻電路,如電阻絲、燈泡等,可以用“電流的平方乘以電阻”“電壓的平方除以電阻”的公式計算,這是由歐姆定律推導出來的。但對于非純電阻電路,如電動機等,只能用“電壓乘以電流”這一公式,因為對于電動機等,歐姆定律并不適用,也就是說,電壓和電流不成正比,這是因為電動機在運轉時會產(chǎn)生“反電動勢”。例如,外電壓為8伏,電阻為3歐,反電動勢為6伏,此時的電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x1=8(瓦)。電工常用計算公式一、利用低壓配電盤上的三根有功電度表,電流互感器、電壓表、電流表計算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有功功率、現(xiàn)在功率、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shù)。
免費服務熱線:400-888-9139
地 址:中國江西南昌小藍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鑫維大道328號
郵 編:330200
電 話:0791--87086888
傳 真:0791--85758688
網(wǎng) 址:m.sdxqnms.com
Q Q :1263237227
E-mail: tpydl@sina.com